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個人隱私:「我回不去了」‧‧‧(網路上裸奔

[行動裝置爆炸的年代]
前兩年大家都在講「雲」,講造雲,今年開始「端」終於正式成形了。

也許很多人會說,「PC & NB」不就是端點了嗎?不,我認為不是這樣的。如果它真的是端點,哪過去十年不也是雲端了嗎?這又有何不同呢?我想過去這兩年,大家也認為這樣的雲端只不過是舊瓶新裝罷了。況且,這樣的端點,除了運算能力,其他的就一無是處了。這樣的「端」太遜了。

哪究竟啥是「端」呢?是的,如果大家有去今年初的「台北國際資訊安全科技展暨亞太資訊安全論壇」,聽一兩場「新科技-行動安全」的場子,你就會發現「智慧型手機」與「平板電腦」站出來了。站出來還不夠,還得有硬功夫才行。

我們來看看有何硬功夫,先看看「端」與「PC & NB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:運算能力、儲存空間、數位鏡頭、喇叭、麥克風;「智慧型手機」與「平板電腦」除了數位鏡頭較佳外,這些相同之處一點都不起眼,甚至遜色很多,尤其是運算能力及儲存空間,這些行動裝置是遠遠比不上的,但十年後也許就很難說了。

另外,那有哪些不同之處呢?這可就是「智慧型手機」與「平板電腦」的超強項目了,我們來看看:
  • 連線網路:包含 Bluetooth、Wi-Fi、3G、WiMax、4G…等各種連線能力,只要有訊號就能通聯。未來,我想會朝向強化端與端之間的互連上。
  • 數位鏡頭:至少應該都是200萬畫素以上,目前主流是500萬畫數,有的還能提供 1080P 的拍攝功能,以後拿來拍外星人的影片就不會這麼模糊了。
  • GPS 定位:就是可以找到行動裝置的功能,只是這行動裝置多半在你身上。所以衍生很多其他特別用途的功效。
  • 電子羅盤:指南針、指北針,隨時隨地都可以算風水。
  • 陀螺儀:這就是會讓螢幕自動轉來轉去的功能。
  • 氣壓計:這個功能好,配合地圖及GPS,這樣就有 3D的地圖了。
  • 光傳感器:這能讓螢幕自動配合光線來調整亮度,白天不會太暗、半夜不會太亮。
  • 加速傳感器:這…mmm…,也許行動裝置可以偵測是否在墜落中,並啟動安全氣囊之類的…嗯…幾乎啦。
  • 另外,別忘了還有一個麥克風的收音功能啊!!
  • 創意無限之APP:上述硬體加上雲服務,就能蹦出各種新花樣。甚至是從沒想過的創意功能出現。上述描述的功能說明,極可能只是九牛一毛,只要有創意就會有無限的雲服務;而端點只要有新硬體支援,雲服務就會有新創意。
一台手上的行動裝置,就有遠比「PC & NB」還要強大的硬體支援。你能想像一台「電腦」被植入惡意程式,與一台「行動」裝置被植入惡意程式,哪一個比較嚴重呢?這答案交給你決定。

我在意的是另一個問題 -「隱私權」。2010年初,Facebook創辦人提出了一個觀念,「隱私權的時代已經過去」,當時我也的確不能太能接受,但是否有思考這句話的涵義呢?也許今天看完這篇文,應該能讓你接受這句話。

根據 Gartner 的報告,201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共1.2億支,有六分之一的人使用。今年「平板電腦」將會有爆發性的成長。預計到2015年都會有倍數成長,也預估2015年「行動裝置」上網總數會超過PC,我想「行動裝置」應該包含NB吧。目前數據有點混亂,我也不知該引用哪些數據,總之「智慧型手機」與「平板電腦」到2015年都會一直成長。

[不斷創新的雲服務]
新的端,將會造就新的雲。不斷創新的端,就會有源源不絕創意的雲服務。而端的持有者就是「人」。雖然「PC & NB」也是人在操作,但除了運算能力外「PC & NB」根本不是對手,況且,我還是會把「PC & NB」定義為商業用途。而「智慧型手機」與「平板電腦」將會透過以人為基礎的社群媒介連接至「雲服務」,而這也是為何端在前兩年的使用像斷線的風箏,少了雲服務,端點將不像端點,即便端點再智慧也沒用。

看看目前 Web2.0 的社群媒介發展狀況,如下圖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fredcavazza.net/2010/12/14/social-media-landscape-2011/)

這張圖應該可以很清出的描述 Web2.0 現況。每個小圈圈都出現領先者,其中 Facebook 又最龐大,已經吃掉許多外圍的圈圈了,只剩三、四個圈圈還沒有,也許 Facebook 推出打卡(Check-In)之後,下一個推出的可能是即時視訊或即時影音功能了。

如果你已經打算或已經購買「智慧型手機」或「平板電腦」,下列服務或功能是你務必要知道及了解的。

[適地性服務(Location Based Services, LBS)]
結合「GPS 定位」硬體所衍生出來的服務。這是目前最熱門的雲服務-打卡(Check-In),有兩個網站很熱門:「Foursquare」及「Gowalla」。Foursquare:融合遊戲概念與LBS的行動裝置應用,擁有勳章系統以刺激使用者持續發掘地點。Gowalla:與Foursquare相似,擁有更豐富的視覺設計以及將個別地點串成Trip行程任務的概念設計,另外還有虛擬寶物的概念。

我想大家應該也知道Facebook 推出打卡功能了,只能說它的功能還很簡單的,我想不久就會有以 Facebook 到店家打卡,可享受店家服務的促銷。簡單的說,結合社群的行銷手法才是王道。端點的「GPS 定位」結合雲服務還能玩出很多新花樣。加上端點的「氣壓計」硬體,又能增加更多趣味,同樣都是在 101 打卡,但是在頂樓打卡就是比較屌。

光這個硬底子功能,就讓你透露出多少個人隱私呢?

延伸資料閱讀:
iPhone定位門事件
Apple針對iPhone記錄定位資訊一事發表的正式新聞稿「Apple Q&A on Location Data」全文翻譯
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search?q=iphone+定位

[人臉辨識(Face Recognition)]
結合「數位鏡頭」硬體所衍生出來的服務。這應該不算新,但發展無限。有些數位相機也提供這類功能,Facebook 也提供對上傳照片進行人臉辨識功能,不過還需要手動填寫人名;如果全自動做到比對好友大頭照呢?這將會是關鍵一步,這樣就能告訴你誰在照片中。我認為這技術應該已經成熟,只是何時適合推出?誰在用?如何用?

我想大家都知道街頭巷弄有錄影設備,目前還是以類比訊號居多。假設全台的街頭巷弄錄影訊號數位化後,並具備有人臉辨識功能,加上警局的連線,有這樣的一天會有多驚人。我並不反對,但誰在用?如何用?

即便人臉辨識已經有完整、成熟的技術,但最終,還是要具備有完整的「人臉圖片資料庫」,才能得以發揮,誰擁有最多的圖片資料庫,且能持續更新成長才是最大贏家。

這個硬底子功能,不但讓你的隱私不保,連帶周邊的親朋好友,甚至背景的路人甲都隱私不保。且很多時候,還是你自己上傳到雲服務上的,當然啦!!它用備份的名義來包裝。

延伸資料閱讀:
Google的以圖像進行搜尋
社交網站臉部辨識功能
Google買下PittPatt 準備強化人臉搜尋功能?
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search?q=臉部辨識

[物體辨識(Object Recognition, OR)]
結合「數位鏡頭」硬體所衍生出來的服務。科技的進步,不僅可以告訴你誰在照片中,還能告訴你他們在哪裡,靠的不是 GPS 定位,是靠圖片中的街景、建築物、景觀、地標…等線索。想想 google 的街景地圖是由成億上兆的圖片組成的,要是能比對你圖片中的背景呢?
換句話說,一張圖片除了洩漏你,還洩漏了你的地點。直接用一張圖來說明應該會比較快,如下圖:
(圖片來源:http://techorange.com/2011/03/01/schmidt-mobile-growth/)

[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 AR)]
這名詞其實已經不是太新的。可以查查維基百科,你會發現在1990年就已經有人提出這個概念了,過去沒聽過沒關係,但現在你不知不可。某種程度還需要上面兩個的技術為基礎才行,上面兩個的技術只做到「識別」,識別之後連結哪些資料,或輸出哪些關連資訊,這就是屬於擴增實境的範圍了。

現況來說,擴增實境的議題在前兩年已經有不少。但,新端點才是讓這功能得以發揮的關鍵因素。預估未來幾年,這概念實作的服務將會大放異彩,魚幫水水幫魚,這些雲服務也才能刺激更多人購買行動裝置,兩者相輔相成。

擴增實境的概念我可以想到這些雲服務,當然這列出的只是九牛一毛而以:
  • 你有興趣的商品拍個照,雲服務會告訴你哪裡買最便宜。
  • 將行動裝置對街頭掃描,就可以找到最優惠的餐廳,或網友最推薦的小吃…等等。
  • 真實世界加上虛擬的尋寶遊戲,以真實世界為背景,透過行動裝置來獲取雲服務線索並加以解答,最後找到真正的寶物。
  • 以上是往好的想,另外一方面想,就可能出現的是全自動化的人肉搜尋系統了。
如果要更加了解擴增實境的概念,可以參考「Mr./Ms. Days」的「虛擬與現實的結合:Augmented Reality初探」一文:
http://mmdays.com/2009/09/25/augmented-reality-for-dummies/

[問題來了]
我們先撇除一般性的資安問題,我們只看隱私權的部分。回到事件的根本:以人為基礎的社群媒介,傳遞的內容當然與當事人息息相關,因此也將大量曝露隱私資訊,這些訊息還都是當事人親至上傳到雲服務的,使用的越多,你就越沒有隱私權利。

無意中聽到的談話、拍照,雲服務會告訴我:who it is。

找到一張有興趣的圖片,雲服務會告訴我:who it is and where they are。

我想就直接以圖片來了解:
(圖片翻拍自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b0pMeg1UN0)
(圖片翻拍自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b0pMeg1UN0)

這是TAT公司的一個作品:Augmented ID。只要將行動裝置,對準你有興趣的人進行追蹤即可。當然,很快的就能查到你「公開」的個人資料。

對於社群媒介的使用越緊密,你在雲裡也留下越多的足跡。還記得傳說中的「中指蕭」事件嗎?三、五年之後再回頭看,你可能會對傳統「人肉搜尋」技術落後給予冷笑以對,很快的會有新科技、全自動化的系統來取代的。

[杯具]
那麼多的雲服務、APP,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在蒐集的你隱私資料。

延伸資料閱讀:
商業週刊第1228期的封面故事 - 新裸奔時代
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search?hl=zh-TW&q=惡意APP

參考資料:
  • 「虛擬與現實的結合:Augmented Reality初探」:(http://mmdays.com/2009/09/25/augmented-reality-for-dummies/)
  • 「Augmented Reality on Mobile 」:(http://blog.fihspec.com/idc/?p=28)
  •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擴增實境
  • Google施密特:行動應用成長速度,超過了所有人預期:(http://techorange.com/2011/03/01/schmidt-mobile-growth/)

亦投稿於「資安人雜誌,2011. 5.6.月號. No.75,社交網站 人肉搜索與隱私」

沒有留言: